解释: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这个成语源自《韩非子·五蠹》中的故事。 典故:古时候,有一个农夫在田里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撞到树桩上死了。他觉得这是天下掉下的馅儿饼,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期待再有兔子撞树而死。然而,日复一日,再无兔子前来。 近义词:坐享其成、不劳而获 反义词:努力不懈、勤能补拙 造句示范: 他虽然聪明,但总是做事抱着守株待兔的心态。 我们不能守株待兔,应该积极行动,才能取得成功。 老李一直梦想着能够短期内暴富,活脱像一个守株待兔的农夫。 明知道职场竞争激烈,小王却天天想着守株待兔,结果效率低下。 在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不求创新只守株待兔的企业必定被淘汰。 总结:守株待兔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以鲜活的形象告诫人们,成功从来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需要不懈的努力和真正的行动。生活中的机会不多,等待不但会使人失去宝贵的机遇,而且也可能丧失进取的动力,这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极大的阻碍。
Powered by HadSky 8.4.11
©2015 - 2025 动物运动会
您的IP:127.0.0.1,2025-02-23 18:29:09,Processed in 0.10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