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1,1170 x 80,联系站长!

全站动态

今日:2  |  文章:389
最新文章

守株待兔

**成语解释**:守株待兔指一个人守着树桩等待兔子撞上来,比喻不主动努力,只寄希望于不劳而获或偶然的幸运。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故事讲述一个农夫看到一只兔子撞到树桩上死了,便捡回去吃了。从此以后,他天天守在树桩旁,期待再有兔子撞上来。然而,兔子再也没有出现过,他的田地也荒废了。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切实际、只想不劳而获的人。 **近义词**: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听天由命、侥幸心理。 **反义词**: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积极主动、勤学苦练。 **造句示范**: 1. 他整天幻想中彩票,简直是守株待兔,完全不努力工作。 2. 学习不能守株待兔,只有多做题多思考才能提高成绩。 3. 老板批评他守株待兔,不愿尝试新的销售方法。 4. 年轻人不能守株待兔,要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 5. 她总是守株待兔,希望别人把事情都帮她做好。 **总结**:守株待兔告诫我们,成功需要主动努力,不可依赖运气或偶然的机会。
 
成语   38   2025-02-27

成语:水滴石穿

**成语解释** 成语“水滴石穿”意指即使力量微弱,只要坚持不懈,也能达到目标。它比喻通过长期努力,微小力量也能取得巨大成果。 **典故** 成语出自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故事讲述宋代官员张乖崖发现一个管库的小吏偷了一根铜钱,便将其治罪。小吏不服,张乖崖写下“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来解释虽然偷的数目小,但长期积累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近义词** 1. 积沙成塔 2. 锲而不舍 3. 持之以恒 4. 积少成多 **反义词** 1. 半途而废 2. 一曝十寒 3. 功亏一篑 4. 浅尝辄止 **造句示范** 1. 通过每天背诵十个单词,他最终掌握了英语词汇,真是水滴石穿的效果。 2. 即使慢一点也没关系,学习的精髓在于水滴石穿。 3. 她坚持锻炼几个月,身体状况明显改善,真是水滴石穿的力量。 4. 解决环境污染是个大问题,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终能水滴石穿。 5. 长期的小额储蓄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实积少成多,水滴石穿。 **总结** “水滴石穿”告诉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能够克服困难,
 
成语   35   2025-02-27

守株待兔

成语“守株待兔”形容人固守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不思进取,只依靠运气或偶然成功。它的字面意思是指守着一棵砍树留下的树桩,等待兔子撞上来。 这个成语源自《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宋国有个农夫在地里干活时,一只兔子撞上了树桩而死。农夫从此不再耕种,整天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死兔,结果田地荒芜,一无所获。 近义词包括:坐享其成、不劳而获、侥幸心理。反义词包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勤勤恳恳。 造句示范: 1. 他总是幻想能一夜暴富,真是守株待兔。 2. 与其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寻找机会。 3. 守株待兔的心态只会让人一事无成。 4. 工作中不能有守株待兔的想法,必须积极行动。 5. 成功不会从天而降,守株待兔只会浪费时间。 总结:守株待兔警示人们不可一味等待好运,而要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成功。
 
成语   32   2025-02-27

画蛇添足

成语解释:画蛇添足的意思是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破坏了原本的好处。 典故:成语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个人叫田忌,他与贵族赛马,本想取胜,却因为一个随从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为自己的马画蛇并添上脚,结果输了比赛。于是后人用“画蛇添足”来形容做事过头或者多此一举。 近义词:弄巧成拙,多此一举,适得其反,画虎类狗 反义词:事半功倍,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造句示范: 1. 小李的画已经很完美了,再修改反而画蛇添足。 2. 他在演讲中不断重复前面的内容,真是画蛇添足。 3. 她本想给计划加分,结果提出的建议反而画蛇添足。 4. 有时候过于谨慎也会显得画蛇添足。 5. 这部小说的结尾原本紧张刺激,后加的结局反而画蛇添足。 总结:画蛇添足提醒我们做事要注意适度,不做过多的无谓努力能避免得不偿失。
 
成语   35   2025-02-27

拔苗助长

成语解释:拔苗助长比喻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典故: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古时候有个农夫,盼望自己的禾苗快些长大,就到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回家后,他对家人说自己帮助禾苗长得快了些,结果第二天禾苗全都枯死了。 近义词:急于求成、揠苗促长、欲速而不达 反义词:循序渐进、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造句示范: 1. 小明为了考第一名,每天都熬夜学习,结果反而生病了,真是拔苗助长。 2. 家长给孩子报了太多兴趣班,让孩子倍感压力,这完全是拔苗助长。 3. 企业发展不能急于扩张,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4. 她每天都吃减肥药,却不运动,最终身体受损,真是拔苗助长。 5. 为了迅速完成任务而忽略质量,老板批评他们这是在拔苗助长。 总结:拔苗助长告诉我们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可能事与愿违。
 
成语   34   2025-02-26

负荆请罪

**成语解释** 负荆请罪指的是主动承认错误并诚恳道歉,以示改过自新的态度。这个成语强调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典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名将廉颇因嫉妒蔺相如的才能而公开挑衅。后来廉颇认识到错误,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二人最终化敌为友,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近义词** 赔礼道歉、低头认错、悔过自新、诚心悔改、知错能改 **反义词** 死不认错、强词夺理、执迷不悟、蛮横无理、不知悔改 **造句示范** 1. 小明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花瓶,第二天他带着礼物去负荆请罪。 2. 经理意识到决策失误,特意在会上负荆请罪,赢得了团队的谅解。 3. 朋友之间争执后,重要的是能主动负荆请罪,修复关系。 4. 他因工作失误向客户负荆请罪,最终挽回了重要的合作关系。 5. 敢于负荆请罪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总结** 负荆请罪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更体现了勇气和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成语   40   2025-02-26

成语:胸有成竹

**成语解释** 胸有成竹指在做事之前,心里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或计划,能够自信应对事情。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北宋画家文同画竹的故事。文同画竹子时,总是先在心中酝酿好竹子的形态和神韵,待胸有成竹后,再动笔作画,因此画出的竹子栩栩如生。后人以此比喻做事有明确的计划和方法。 **近义词** 心中有数,胸中有数,运筹帷幄,胜券在握 ‌ **反义词** 心中无数,手足无措,不知所措,临阵磨枪 **造句示范** 1. 明天要参加面试,他已经做了充分准备,胸有成竹。 2. 考试前多复习几遍,就能做到胸有成竹。 3. 他面对任何紧急情况都能从容应对,总是胸有成竹。 4. 领导安排了新项目给大家,同事们都胸有成竹,准备大干一场。 5. 在发表演讲前,她已经多次模拟练习,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 **总结** 胸有成竹提醒我们,面对挑战时,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是关键,只有心中有数,才能从容应对,取得成功。
 
成语   39   2025-02-26

成语:画蛇添足

**成语解释**:画蛇添足原意是画蛇的时候给蛇加上了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糟。常用来形容不必要的举动适得其反。 **典故**:这一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故事中,几个人比赛画蛇,最先完成的人可以为蛇添足,结果他虽先完成却因多此一举而输了比赛。由此可见,做多余的事情往往会弄巧成拙。 **近义词**:多此一举、弄巧成拙、节外生枝 **反义词**:恰到好处、简明扼要、画龙点睛 **造句示范**: 1. 他的报告本来已经很清楚了,却还要再三解释细节,真是画蛇添足。 2. 演讲时加上太多的笑话,反而引起观众反感,简直是画蛇添足。 3. 产品功能已经很完备,硬是添加不必要的功能,导致了售后服务压力。 4. 这篇论文的结论已经明确,再多举例只会让人觉得画蛇添足。 5. 设计简单大方的海报往往比复杂繁琐的作品更能引起关注,大可不必画蛇添足。 **总结**:画蛇添足教会我们做事要适可而止,多余的东西往往会带来反效果,提醒人们注重简洁和效率。
 
成语   34   2025-02-25

拔苗助长

成语解释: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典故:战国时期,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个故事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告诫人们不能急于求成。 近义词:急于求成,欲速不达,揠苗助长。 反义词:循序渐进,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造句示范: 1. 小明为了提高成绩,熬夜做题,反而影响了身体,真是拔苗助长。 2. 教育孩子不能拔苗助长,要根据孩子的成长节奏来。 3. 他不听建议,一味追求速度,最终项目失败,这正是拔苗助长的结果。 4. 植物生长有其规律,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5. 许多人为了实现目标,过度努力,结果却拔苗助长,得不偿失。 总结:拔苗助长告诫我们做事要遵循规律,急于求成往往会适得其反。
 
成语   47   2025-02-25

刻舟求剑

成语解释:刻舟求剑指人在事情发生变化的之后,仍然用旧的方法去处理,最终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显示出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相传楚国有个人乘船过河时,不慎将剑掉入水中。他在船上刻下剑掉落的位置,等到船靠岸后,便按船上的标记去寻找剑,但剑早已被水流冲走。故事批评了那些不顾环境变化、只遵循过去方法的人。 近义词:闭塞成规、胶柱鼓瑟、执迷不悟 反义词:见机行事、与时俱进、随机应变 造句示范: 1. 公司管理需要创新,不能刻舟求剑,否则会被市场淘汰。 2. 这种方法早已不适用了,你还在刻舟求剑,怎么能成功呢? 3. 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思想守旧,总是刻舟求剑,不懂得变通。 4.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刻舟求剑,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5. 面对新环境,千万不能刻舟求剑,否则只会错失良机。 总结:刻舟求剑告诫我们,生活和工作中要学会灵活应对,不能固守陈规盲目行动。
 
成语   37   2025-02-25

成语:井底之蛙

成语解释: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目光短浅的人。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秋水》。井里有一只青蛙,它从未跳出井底看外面的世界。有一天,它遇到了一只海龟,海龟告诉它大海的广阔,青蛙却因为从未见过外面的天地,无法理解海龟的描述,觉得自己看到的井口已经是整个世界。 近义词:坐井观天、管中窥豹、一孔之见 反义词:见多识广、博古通今、高瞻远瞩 造句示范: 1. 如果他一直拒绝出国看看,恐怕会成为井底之蛙。 2. 你不能只满足于现状,否则会变成井底之蛙。 3. 读书能开阔视野,让我们不再做井底之蛙。 4. 她从不听别人的建议,就像井底之蛙一样固执。 5.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走出舒适圈,避免成为井底之蛙。 总结:井底之蛙提醒我们,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只有开阔眼界,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成语   34   2025-02-25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是一个形容自欺欺人的成语,意思是指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对,却试图通过掩盖或逃避来欺骗自己或他人。 这个成语来源于《吕氏春秋·自知》中的一个故事。古时有个人想偷一口挂在门前的铃铛,但他害怕铃声会引起别人注意,于是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了。结果,他虽然在心理上觉得安全,但实际上铃铛依然会发出声音。 近义词:自欺欺人、讳疾忌医、掩目捕雀。 反义词:实事求是、光明正大、坦诚相待。 造句示范: 1. 考试成绩不好,他却掩耳盗铃,认为自己只是没发挥好。 2. 公司的问题显而易见,领导者却掩耳盗铃,不敢面对现实。 3. 她总是掩耳盗铃,以为自己忽略问题就能解决它。 4. 面对批评,他选择掩耳盗铃,装作不在乎别人的意见。 5. 这样掩耳盗铃的做法,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掩耳盗铃教会我们,面对问题时要理智对待,而不是逃避或自欺欺人。正视现实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成语   34   2025-02-25

掩耳盗铃

**成语解释**: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明明事情明摆着,却装作不知道或假装看不见。 **典故**:春秋时期,有人想要偷一口大钟,但他担心搬不动,就用锤子想把钟敲碎。因为钟声太响,他怕别人听见,就捂住自己的耳朵。结果别人还是听见了,他的行为也暴露了。 **近义词**:自欺欺人、睁眼瞎、掩目捕雀、掩耳偷钟。 **反义词**:明察秋毫、实事求是、坦诚相见、光明磊落。 **造句示范**: 1. 他知道自己错了,却还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简直是掩耳盗铃。 2. 这件事大家都清楚,你别再掩耳盗铃了。 3. 他作弊被抓后,还试图掩盖真相,真是掩耳盗铃。 4. 把问题藏在心底并不能解决,掩耳盗铃只会让情况更糟。 5. 面对现实吧,不要掩耳盗铃式地逃避责任。 **总结**:掩耳盗铃告诉我们,面对问题要勇敢承认和解决,自欺欺人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成语   36   2025-02-25

草木皆兵

解释: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极度紧张或惊恐时,把周围的草木都当成了敌人。比喻疑神疑鬼,极度恐慌。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期,前秦皇帝苻坚率领大军攻打东晋。在淝水之战前,苻坚登上城楼眺望敌情,看到山上草木繁茂,竟误以为满山遍野都是敌兵,因而心生恐惧,最终导致战败。 近义词:杯弓蛇影 风声鹤唳 疑神疑鬼 惊弓之鸟 张皇失措 反义词:泰然自若 从容不迫 处变不惊 镇定自若 临危不乱 造句示范: 1. 他最近工作压力太大,整天草木皆兵,连同事的手机铃声都让他紧张。 2. 一听老师说要点名回答问题,小明立刻草木皆兵,生怕被叫到。 3. 防盗系统出故障后,这家公司的人草木皆兵,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拉响警报。 4. 高考那天,家长们在考场外草木皆兵,连路过的汽车喇叭声都让他们担心孩子受影响。 5. 疫情初期,大家对卫生问题草木皆兵,连陌生人咳嗽一声都很紧张。 总结:草木皆兵提醒我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因为过度紧张而影响判断和生活。
 
成语   40   2025-02-24

狐假虎威

成语解释:狐假虎威是一个常用成语,意思是狐狸借助老虎的威严来吓唬其他动物,比喻借着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他人。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故事中,老虎抓住了狐狸,狐狸为了保命,欺骗老虎说自己是天帝派来的,可以指挥百兽。老虎半信半疑,便跟着狐狸走了一趟。其他动物见到老虎害怕得四处逃窜,狐狸便对老虎说:“你看,连百兽都怕我。”老虎信以为真,从此不敢再对狐狸下手。其实,动物们真正害怕的是老虎。 近义词:仗势欺人,依草附木,狗仗人势,趋炎附势 反义词: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洁身自好 造句示范:1. 他每次做事都狐假虎威,借着上级的名义来欺压同事。2. 那个保安只是狐假虎威,实际上并没有多大权力。3. 在村里,他总是狐假虎威,借着亲戚的关系到处炫耀。4. 小张虽然能力不足,但他常常狐假虎威,假借领导的名义发号施令。5. 别看他现在威风,其实不过是狐假虎威,蹦跶不了多久。 总结:狐假虎威提醒我们,依赖他人权势欺压他人只会暴露自己的虚弱,真正的力量来源于自身的实力和品德。
 
成语   41   2025-02-24

厚积薄发

成语解释:厚积薄发指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努力,最终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成果或爆发较大的能量。 典故:这个成语源于《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比喻成功离不开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 近义词:日积月累 滴水穿石 苦尽甘来 积少成多 反义词:急于求成 好高骛远 昙花一现 一蹴而就 造句示范:1. 他在音乐上厚积薄发,经过多年的练习,终于在全国比赛中获奖。 2. 想要学好外语,必须厚积薄发,每天坚持学习才能见到效果。 3. 张老师常对学生说,厚积薄发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不可急于求成。 4. 她整理书架时发现,这些年的书籍阅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帮她厚积薄发,知识面得到了极大扩展。 5. 创业者经过厚积薄发的准备后,终于在产品发布会上展现出惊人的创新成果。 总结:厚积薄发告诉我们,任何成功都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和努力,只有通过踏实的前行,才能在关键时刻绽放光彩。
 
成语   41   2025-02-24

成语典故分享: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字面意思是指在画好的龙点上眼睛,使龙显得栩栩如生。这个成语比喻在关键处加上重要的一笔或一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精彩。 据《梁书》记载,南梁画家张僧繇曾在安乐寺画了四条龙,但不画眼睛。他告诉众人,如果点上眼睛,龙会飞走。众人不信,他只好拿起笔点上两条龙的眼睛。果然,两条龙破墙而飞。画龙点睛用来形容处理事件或创作时,用点睛之笔突出主题关键,使整体跃然眼前。 近义词包括:锦上添花、画龙点眼、妙笔生花。反义词有:画蛇添足、画虎类犬、多此一举。 造句示范: 1. 导游对古迹的讲解真是画龙点睛,使游客对历史有了深刻体会。 2. 他的临场发挥很平常,直到尾声时增加了高昂音阶,为节目画龙点睛。 3. 这幅画最后一抹金色,堪称画龙点睛,整个画面立刻活了过来。 4. 这篇文章的描述本来平平淡淡,但作者的最后一个反问令人顿悟,可谓画龙点睛。 5. 菜已经被烹饪得很美味,厨师加的那几片香菜简直是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的精气神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创意或细节,常可令事物焕发不一样的光彩。这启迪我们在工作中注重细节,小小的突破很可能带来大的改变和认同。
 
成语   40   2025-02-24

画蛇添足

成语解释:画蛇添足是指在画蛇时多画了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办糟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不必要的、多余的行为或举动。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楚国有个祭祀后剩下了一壶酒,大家决定用画蛇比赛来分酒。第一个画完蛇的人以为自己赢了,便得意洋洋地在蛇身上添上脚,想展示自己的技艺。结果被别人指出蛇本来没有脚,他就此失去了那壶酒。这个故事说明了忘形招祸的道理。 近义词:多此一举、喧宾夺主、过犹不及、费力不讨好 反义词:恰到好处、事半功倍、适可而止、酌盈剂虚 造句示范:1. 我们已经足够清楚这道题的做法,你再说一遍是画蛇添足。2. 他们在会议中提出的太多细节其实是画蛇添足,反而影响了讨论进度。3. 原本很简单的一件事情,经过他的修改变得画蛇添足,层次反而复杂了。4. 为了赶时间,他已经设计出了最简方案,再多调整就是画蛇添足。5. 礼物不必附加太多追求华丽的包装,简简单单就好,画蛇添足反而显得做作。 总结:画蛇添足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懂得适可而止,不必要的添加有时不仅没有帮助,还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成语   39   2025-02-24

成语:画饼充饥

成语“画饼充饥”意思是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满足某种需求,但实际上毫无实际效果。它常用来形容一种不能解决问题的自欺行为。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曹操的部下卢毓被任命为选官,负责选拔人才。曹操规定选拔时不能只看名气,而要看实际能力。卢毓认为,有些人虽然名气大,但没有真才实学,其作用就像“画饼充饥”一样,画面上的饼很好看,但并不能真正解饿。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用来讽刺虚假的安慰。 近义词:望梅止渴、纸上谈兵、掩耳盗铃。 反义词:扎实努力、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造句示范: 1. 他每天幻想着中彩票,却没有实际行动,真是画饼充饥。 2. 只靠空想而不付出努力,结果只能是画饼充饥。 3. 这个计划看起来很美好,但如果没有实施步骤,也不过是画饼充饥罢了。 4. 不要总是画饼充饥,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 空谈理想而不实践,无异于画饼充饥。 总结:成语“画饼充饥”提醒我们,空想不能代替行动,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解决问题。
 
成语   35   2025-02-24

画龙点睛

成语解释:画龙点睛是指在画完龙后,点上眼睛使龙显得栩栩如生。比喻在写作或讲话时,用精辟的言辞点明要点,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典故:据传,南北朝时期的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点上眼睛。众人问他为何不画龙眼,他说如果点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大家不信,他只好为其中两条龙点上眼睛,结果龙果然腾空而起,飞入云霄。 近义词:点石成金、一语中的、锦上添花 反义词: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造句示范: 1. 老师的总结为我们这次讨论画龙点睛。 2. 文章的最后一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 他的发言画龙点睛,让大家豁然开朗。 4. 设计图需要一些小细节来画龙点睛。 5. 幽默的结尾为整个演讲画龙点睛。 总结:画龙点睛强调了抓住要点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关键处多用心,才能让整体效果更加出色。
 
成语   41   2025-02-23

成语:刻舟求剑

1. **成语解释** 刻舟求剑是一个比喻拘泥于固定方法,而不懂得灵活变通的成语。它讽刺了那些不懂得根据情况变化而调整策略的人。 2.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故事讲的是古时有个人在船上不小心将剑掉入水中,他立刻在船舷上刻下记号,等船靠岸后再从记号处下水找剑。然而,船已移动,剑早已不在原地。 3. **近义词** 墨守成规、拘泥成法、一根筋、固执己见、死板硬套。 4. **反义词** 随机应变、见机行事、灵活变通、因地制宜、随波逐流。 5. **造句示范** 1. 他今天又因为没有做好准备而失败,真是刻舟求剑。 2.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再刻舟求剑只会被淘汰。 3. 解决问题要学会变通,刻舟求剑只会让事情更糟。 4. 公司如果一直沿用老方法而不创新,就是刻舟求剑。 5. 学习和工作都需要灵活应对,不能总是刻舟求剑。 6. **总结** 刻舟求剑提醒我们,面对变化的环境,要学会灵活应对,而不是固执地套用旧方法。
 
成语   38   2025-02-23

成语名称:掩耳盗铃

**成语解释:** 掩耳盗铃形容自欺欺人的行为,比喻明明无法掩盖事实,却故意欺骗自己和他人。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古代有一个人想偷邻居家的铃铛,怕铃铛发出声音被发现,于是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了。实际上,他捂住自己的耳朵并不能阻止铃铛发出声音。 **近义词:** 自欺欺人、掩目捕雀、弄巧成拙。 **反义词:** 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坦诚相见。 **造句示范:** 1. 他虽然知道考试作弊是错的,但还是掩耳盗铃,以为老师不会发现。 2. 有些人明明做错了事,却掩耳盗铃,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3. 公司试图掩盖财务问题,这完全是掩耳盗铃的做法。 4. 她在房间里偷吃零食,以为妈妈听不到,其实早就被发现了,这就是掩耳盗铃。 5. 用各种借口逃避责任,其实就是掩耳盗铃,最后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 **总结:** 掩耳盗铃教会我们,欺瞒他人只能骗到自己,勇敢面对现实才能解决问题。
 
成语   38   2025-02-23

成语“画龙点睛”

成语解释:成语“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时刻增添一笔或一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精彩。 典故:相传东晋画家张僧繇在墙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画眼睛。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众人不信,他便给其中两条龙点了睛,果然击中其神韵,龙破壁飞去。这个故事形象地体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近义词:锦上添花,神来之笔,妙笔生花。 反义词:画蛇添足,多此一举,驴唇不对马嘴。 造句示范: 1. 小明在作文的最后加了一句总结,真是画龙点睛,瞬间提升文章的感觉。 2. 导演对剧本作了几处小改动,为影片成功画龙点睛。 3. 她在报告中加入几个图表,使得数据更加清晰,堪称画龙点睛。 4. 老师讲解后,直接用生动的例子总结,真是画龙点睛。 5. 设计师给晚礼服加了一串钻石,完美的画龙点睛之笔。 总结:“画龙点睛”让我们明白了思路的拓展在细节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善于做出点睛之笔。 文章结束
 
成语   39   2025-02-23

画龙点睛

成语解释:画龙点睛原指在画龙时点上眼睛,使龙栩栩如生,后比喻在关键处加上一笔,使内容生动有力。 典故:相传南北朝时期,画家张僧繇在墙上画了四条龙,但都没有点上眼睛。人们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点上眼睛,龙就会飞走。众人不信,他便点了其中两条龙的眼睛,结果龙真的腾空而去。后人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关键处略加修饰,使内容更加精彩。 近义词:锦上添花,点石成金,妙笔生花,神来之笔。 反义词: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弄巧成拙,过犹不及。 造句示范: 1. 老师在作文的结尾加上一句话,真是画龙点睛,让整篇文章更加生动。 2. 他的发言在会议的最后时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 那幅画就差最后几笔了,涂完后立刻有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4. 这份计划的最后一项建议简直是画龙点睛,让整个方案更具可行性。 5. 他的幽默开场白为演讲画龙点睛,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总结:画龙点睛提醒我们,在关键处要细心雕琢,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语   38   2025-02-23

成语:画龙点睛

**成语解释**:画龙点睛是指在画好的龙上点上眼睛,使龙变得生动。比喻在关键处加上一笔,使内容或作品更加生动传神。 **典故**:相传南朝画家张僧繇画龙从不点眼睛,人们问他为什么,他说若点上眼睛,龙就会飞走。一次他不小心点为一条龙画上了眼睛,结果龙真的腾空飞走。 **近义词**:点石成金、神来之笔、锦上添花 **反义词**: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多此一举 **造句示范**: 1. 他在演讲的结尾加了一句深刻的总结,真是画龙点睛之笔。 2. 这部电影的最后一幕让整个故事得到了升华,堪称画龙点睛。 3. 老师在这篇文章上修改了一句话,立刻让人觉得结构更加完整,真是画龙点睛。 4. 这张设计图的标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体更加鲜明。 5. 他的建议对整个方案来说简直就是画龙点睛,解决了关键问题。 **总结**:画龙点睛不仅是一种艺术手法,更是让我们明白在关键处做出巧妙改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语   39   2025-02-23

成语: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的意思是指出现问题后及时补救,避免更大的损失。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提醒人们,尽管已经发生了错误或损失,但如果能迅速采取行动,仍然可以挽回部分损失。 典故来源于《战国策》。古代有一个农民,羊圈的篱笆破了,结果狼钻进去叼走了几只羊。邻居劝他赶紧修补篱笆,但他却认为已经失去的羊无法回来,再修补也没有意义。后来又有狼从破缺口进入,羊再次被叼走,农民这才意识到及早修复篱笆的重要性。 近义词:及时补救、未雨绸缪、化险为夷 反义词:积重难返、为时已晚、于事无补 造句示范: 1. 学习上不能掉队,发现问题要立即亡羊补牢。 2. 这次活动虽然有些小失误,好在大家能够亡羊补牢,最终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3. 企业应该及时调整策略,做到亡羊补牢,保持竞争力。 4. 家中的电器出现异常时,赶紧修理是亡羊补牢的要诀。 5. 忘记重要日程后,亡羊补牢还算来得及安排补救措施。 总结:亡羊补牢提醒我们,任何问题的发生都并不可怕,及时采取行动,仍可以缓解甚至防止更大的损失。
 
成语   37   2025-02-22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形容自欺欺人,假装不知道却依然做出不合理的举动。这个行为荒唐可笑,也提醒我们要正视问题,不可逃避现实。 这个成语源于《吕氏春秋》中的一个故事:有个人想偷别人家的铃铛,但担心铃铛会响,于是用手指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不会发现。显然,这种行为毫无作用。 **近义词**:自欺欺人,睁眼说瞎话,掩人耳目 **反义词**:实事求是,坦率诚恳,直面现实 1. 他总是找借口不去上课,简直是掩耳盗铃。 2. 明知道这件事有错却不去改正,这不是掩耳盗铃吗? 3. 这家公司虚报利润的行为,其实是在掩耳盗铃。 4. 与其掩耳盗铃地逃避责任,不如勇敢面对问题。 5. 他对自己的健康问题视而不见,简直是掩耳盗铃的做法。 掩耳盗铃告诉我们,愚昧的逃避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只有直面现实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法。
 
成语   40   2025-02-22

成语:滥竽充数

**成语解释**:滥竽充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队伍里凑数,或以次充好。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便召集了一支三百人的乐队。有位不擅长吹竽的人南郭先生混入其中,假装吹竽。后来齐宣王去世,新王要求单人演奏,南郭先生因不会吹竽只好逃跑。 **近义词**:鱼目混珠、以假乱真、浑水摸鱼、敷衍塞责。 **反义词**:名副其实、真才实学、才高八斗、名不虚传。 **造句示范**: 1. 团队中有几个人是滥竽充数的,根本帮不上忙。 2. 他不懂如何画画,却滥竽充数去参加比赛,结果被评委识破。 3. 公司在招聘时必须严格把关,否则会有人滥竽充数进来。 4. 那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差,但他总能滥竽充数混过关。 5. 这次考试的题目很简单,大家都能答对,没人能滥竽充数了。 **总结**:滥竽充数不仅警示人们要脚踏实地、提升能力,也提醒管理者要严格把关,避免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
 
成语   41   2025-02-22

竭泽而渔

成语解释:竭泽而渔的意思是排干水池的水去捕鱼,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计长远后果的行为。 典故: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一次战争胜利后,计划采用粗暴的手段彻底击败楚国。大臣荀息认为这种做法会损害晋国的长远利益,他用“竭泽而渔”的比喻劝阻晋文公,强调不可因一时之利而毁了未来。这一典故后用以形容短视的决策。 近义词:杀鸡取卵,目光短浅,饮鸩止渴,剜肉补疮,鼠目寸光。 反义词:未雨绸缪,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权衡利弊,放长线钓大鱼。 造句示范: 1. 为了一时的利润而砍伐大片森林,岂不是竭泽而渔? 2. 公司若只为压榨员工的短期价值,迟早会竭泽而渔。 3. 过度开发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干涸,是典型的竭泽而渔行为。 4. 学习和工作的平衡十分重要,不能为了成绩竭泽而渔而没有长期积累。 5. 政策制定者应避免竭泽而渔的做法,考虑民生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竭泽而渔的成语提醒我们要在追求当下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切忌因为眼前的利益而牺牲未来的可能。
 
成语   44   2025-02-22

画蛇添足

解释: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典故来自战国时期的一则故事。楚国朝廷分酒给大臣,有人在地上画了一条蛇并多画了一只脚,结果嘲笑别人没画完,却被批评多此一举,失去了机会。 典故:古代,楚国朝廷赐酒给大臣,有人很快画了蛇,嫌别人没画完,于是没事找事给自己的蛇添了足,结果因多此一举输了比赛。 近义词:多此一举、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反义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事半功倍。 造句示范: 1. 他已经解释清楚了,你再多唠叨就是画蛇添足。 2. 这位学生在试卷上写得过详细,反而画蛇添足,失分了。 3. 产品包装太繁琐让人觉得画蛇添足。 4. 著名画家原本几笔就能完成的画作却花了大量时间翻修,结果画蛇添足被人嘲笑。 5. 老师讲明规则,你却反复多问同样的问题实则是画蛇添足。 总结:画蛇添足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不必要的行动只会败事有余。
 
成语   43   2025-02-22

画龙点睛

成语“画龙点睛”原指在画好龙后点上眼睛,使龙栩栩如生。现常用来比喻在文章或讲话的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这一成语源于南朝梁代画家张僧繇的传说。他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画眼珠。旁人问其原因,他说一旦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众人不信,于是他点上了两条龙的眼睛,结果龙瞬间腾空而去,只剩下没点睛的两条。 近义词:锦上添花、画蛇添足、点睛之笔 反义词: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节外生枝 造句示范: 1. 他的总结发言为一整天的会议画龙点睛。 2. 文章的结尾部分画龙点睛,让读者豁然开朗。 3. 老师一句话画龙点睛,解答了我多年的疑惑。 4. 这幅画经过大师最后的修改,可谓画龙点睛。 5. 演讲中几点简单的总结就为整场活动画龙点睛。 成语“画龙点睛”提醒我们,做事不仅要注重细节,还要在关键处突出要点,方能事半功倍。
 
成语   41   2025-02-22

画龙点睛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处加上一笔,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也指在重要时刻做出关键性举动,让事情效果大增。这个成语出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故事说,南朝画家张僧繇在墙上画了几条龙,却没有点上眼睛。旁人好奇,问他原因。他回答:“点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大家不信,坚持让他试。结果他一给龙点上眼睛,龙竟真的破壁飞走了。 近义词有“画蛇添足”、“妙笔生花”、“锦上添花”。反义词则有“徒劳无功”、“画虎类犬”、“多此一举”。 造句示范: 1. 这篇作文已经很好了,你在结尾加上这句,真是画龙点睛。 2. 领导的那个建议为整个方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小明在演讲的最后,画龙点睛地总结了一下全部要点。 4. 她的幽默对话为平淡的剧本增添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5. 装饰房间时,一个好的小摆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结:成语不仅告诉我们关键时刻的重要性,也启发我们在生活中找准时机和切入点。
 
成语   44   2025-02-21

掩耳盗铃

成语解释:掩耳盗铃指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无法掩盖真相,却以为捂住耳朵就能不被人发现。形容自欺欺人的行为。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讲述一个人想偷铃铛,但又怕铃铛发出声音被发觉,于是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也听不到。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行为。 近义词:自欺欺人,掩目捕雀,一叶障目,闭目塞听,鸵鸟政策 反义词:实事求是,光明正大,明察秋毫,坦诚相见,开诚布公 造句示范: 1. 小明考试时偷偷看答案,以为老师不会发现,真是掩耳盗铃。 2. 公司在财务报表上作假,以为能瞒过审计人员,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迟早会暴露。 3. 他明知自己有错,却硬要强词夺理,简直是掩耳盗铃。 4. 那个贪官试图隐藏受贿行为,结果越掩越露,真是掩耳盗铃的典型。 5. 她不愿意面对现实,整天躲在幻想里,这种掩耳盗铃的态度只会让她陷入更大的困境。 总结:掩耳盗铃提醒我们,自欺欺人会让人陷入更大的错误,唯有坦然面对现实,才能避免更大的问题。
 
成语   44   2025-02-21

成语:守株待兔

**成语解释**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努力,而是寄希望于侥幸或偶然得到成功的行为。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故事讲述一个农夫在田里耕作时,偶然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农夫决定不再干活,而是每天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次捡到撞死的兔子。结果,田地荒废了,兔子也没再出现。 **近义词** 坐享其成,不劳而获,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反义词** 主动出击,自力更生,随机应变,奋发图强,努力进取 **造句示范** 1. 小李总想着买彩票中大奖,简直是守株待兔。 2. 你光是等待机会而不行动,这不是守株待兔吗? 3. 妈妈说我整天看电视剧不研究功课,像守株待兔一样浪费时间。 4. 在与客户谈判时,我们不能守株待兔,而要积极寻找突破口。 5.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免费午餐”,守株待兔的心态只会让你失去进步的机会。 **总结** 守株待兔提醒我们:成功需要付出努力,仅靠运气和等待是无法取得成绩的。
 
成语   56   2025-02-21

画蛇添足

成语解释:“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典故:战国时期,楚国有人在祭祀后分酒,约定谁画的蛇快,就能喝酒。一人画完蛇后觉得有时间,又给蛇加脚,结果被发现,失去了喝酒的机会。 近义词:多此一举,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过犹不及。 反义词:恰如其分,恰到好处,适可而止,言简意赅。 造句示范: 1. 他已经把事情做好了,你却偏要画蛇添足地多提建议。 2. 这道菜味道刚刚好,再加调料反倒画蛇添足。 3. 他的报告本来很清晰,就是最后多解释了几句,有些画蛇添足。 4. 计划很简单,不要去画蛇添足地加入复杂的细节。 5. 与其画蛇添足地追求完美,不如把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总结:成语提醒我们做事要有分寸,过度追求反而会适得其反,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成语   53   2025-02-21

成语:画龙点睛

**成语解释** 画龙点睛是指在已经画好的龙身上点上眼睛,使龙显得更加生动传神。比喻在关键处加上一笔,使内容或作品更加精彩。 **典故** 传说南北朝时期,画家张僧繇为一座寺庙画了一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众人不解,张僧繇解释若点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大家不信,他无奈点了龙的眼睛,果然龙破壁而出,飞上了天。后人以“画龙点睛”来形容在关键之处加以点缀,使之更加出色。 **近义词** 锦上添花、点石成金、举足轻重、提纲挈领 **反义词**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弄巧成拙、劳而无功 **造句示范** 1. 老师的一句话,如同画龙点睛,让整篇文章立刻生动起来。 2. 这部影片的结尾引用了一段经典台词,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3. 他的建议虽然简短,但画龙点睛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 4. 这张画的色彩搭配虽然普通,但作者巧妙地用金线点缀,画龙点睛。 5. 设计师在模型的边缘加了一道亮光,效果立刻提升,真是画龙点睛。 **总结** “画龙点睛”提醒我们在关键处用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创作还是生活,都需要精益求精。
 
成语   48   2025-02-21

画龙点睛

成语解释:画龙点睛原指画龙时在眼睛处点上一笔,使龙栩栩如生,后比喻在关键处加上一笔,使内容生动传神或使整体更加完美。 典故:相传南朝梁代画家张僧繇在墙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画眼睛。旁人不解,问他为何不画。他回答:“画眼睛后,龙就会飞走。”众人不信,他只好为其中两条龙画上眼睛,结果龙真的破壁飞去。剩下的两条没有点睛的龙则依旧停留在墙上。 近义词:一针见血、神来之笔、锦上添花、入木三分 反义词: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华而不实、徒劳无功 造句示范: 1. 在这篇文章中,结尾的几句话恰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 老师对我的作文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我的内容画龙点睛。 3. 他的演讲原本平淡无奇,但最后的例子却画龙点睛,引起了全场的共鸣。 4. 设计中添加的那一抹亮色,对整体效果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 这个广告的最后一句话简直是画龙点睛,让人印象深刻。 总结:画龙点睛强调在关键处的细微改进能带来巨大的效果,启示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抓住重点,做到精益求精。
 
成语   53   2025-02-21

画蛇添足

成语解释:画蛇添足形容做了多余或不必要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战国时期,楚国官员分给门客们一壶酒,可酒不够所有人喝,于是大家决定比赛画蛇,最先画完的人得到酒。一个人很快画完蛇,见别人还没画完,便自作聪明地在蛇身上加画了脚,结果因此输掉了比赛。 近义词:多此一举,弄巧成拙,节外生枝,画龙点睛(反义) 反义词:恰到好处,适可而止,画龙点睛 造句示范: 1. 他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你却还要画蛇添足,真是浪费时间。 2. 这份报告的内容已经很详实了,再去添加一些无关的图表反而画蛇添足。 3. 老师要求写一篇简单的作文,有些同学偏喜欢写得过于复杂,简直是画蛇添足。 4. 他本是想让菜肴更加美味,加了很多调料,结果却变得难以下咽,真是画蛇添足。 5. 这个故事本来很有深意,但因为结局冗长,反而有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总结: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做事情要懂得把握尺度,避免不必要的举动,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成语   52   2025-02-20

刻舟求剑

成语“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于固定的方法、不知变通,而忽略了实际情况的变化。字面意思是有人在船上掉了一把剑,便在船身上刻了一个记号,等到船靠岸后照着记号去寻找剑,结果自然找不到,因为船已经移动了位置。 典故出自《吕氏春秋》。据说,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在渡河时剑掉进了水中。他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以为能够帮助找回剑,但忘记了船是在不断移动的。这个行为体现了他不懂得变通,从而闹了笑话。 近义词:墨守成规、胶柱鼓瑟、拘泥不化。 反义词:随机应变、因时制宜、顺水推舟。 造句示例: 1. 现在技术日新月异,如果用刻舟求剑的方法来学习,很难跟得上社会的发展。 2. 他总是坚持过去的经验,就像刻舟求剑一样,最终误了大事。 3. 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切忌刻舟求剑,灵活应对才是上策。 4. 面对时代变迁,政治家不能再刻舟求剑,必须适应新的形势。 5. 在策划活动时,切莫刻舟求剑,否则方案很容易脱离实际需求。 总结:刻舟求剑告诉我们,做事要结合实际情况,避免死板教条,学会灵活变通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成语   53   2025-02-20

守株待兔

**成语解释** “守株待兔”是指一个人守在一棵树旁,等着再有兔子撞到树上被捕获。比喻人死守经验或不努力,指望运气或巧合来取得成功。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五蠹》。古时有个农夫在田里劳作时,一只兔子撞到树桩上死了。他因此捡到了兔子,从此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遇到这种好事。结果他荒废了农活,却再也没有等到第二只兔子。 **近义词** 不劳而获、坐以待毙、刻舟求剑、墨守成规 **反义词** 随机应变、打破陈规、积极进取、脚踏实地 **造句示范** 1. 他不是努力找工作,而是守株待兔,指望机会自己找上门。 2. 考试前一天,他不复习,只是在守株待兔,想靠运气通过。 3. 经商不能守株待兔,必须主动出击才能成功。 4. 我们已经错过了很多机会,不能再守株待兔了。 5. 他总想着靠中彩票发财,真是守株待兔。 **总结** “守株待兔”提醒我们不能依赖运气,必须付出实际行动才能获得成功。
 
成语   51   2025-02-20

Powered by HadSky 8.4.11

©2015 - 2025 动物运动会

您的IP:127.0.0.1,2025-03-27 10:54:43,Processed in 0.39999 second(s).

支持原创软件,抵制盗版,共创美好明天!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