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1,1170 x 80,联系站长!

全站动态

今日:0  |  文章:787
最新文章

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形容一个人心思不稳定,做事犹豫不决,不能专注于一件事。这个词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一会儿想做这个,一会儿又想干那个,最终什么都做不好的人。 据传,这个成语源于佛教典故,佛教认为一心专注于修行才能得道,如果心思分散,就无法达成目标。后来被用于生活中,形容做事不够专注的态度。 近义词:朝三暮四、心猿意马、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反义词:一心一意、坚定不移、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造句示范: 1. 他一会儿想学钢琴,一会儿又想练书法,总是三心二意,结果一样都没学会。 2. 考试前夕,她三心二意,既要复习数学,又想突击英语,时间全都浪费了。 3. 如果老是三心二意,连最简单的事情都无法顺利完成。 4. 爸爸常告诫我,做事要专注,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很难成功。 5. 他三心二意地翻着菜单,犹豫半天最后还是点了平常最爱的菜。 总结:做人做事应当专心致志,三心二意只会导致一无所获。
 
成语   15   2025-06-27

乐于助人

解释:乐于助人指一个人很愿意帮助别人,以此为乐,体现了个人的善良与慷慨。 典故: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历史故事,但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说“仁者爱人”,孟子也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都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精神。 近义词:助人为乐、扶危济困、见义勇为、雪中送炭、慷慨解囊 反义词: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冷眼旁观、漠不关心、自私自利 造句示范: 1. 他总是乐于助人,经常帮邻居搬重物。 2. 在公交车上,她主动给老人让座,真是个乐于助人的人。 3. 班级里最受欢迎的是小明,因为他总是乐于助人。 4. 乐于助人是美德,我们应该向这样的人学习。 5. 每当有人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非常乐于助人。 总结:乐于助人不仅能让社会更和谐,也能让自己收获快乐和尊重。
 
成语   16   2025-06-27

知足常乐

解释:知足常乐指人懂得知足,不过分追求名利,便能保持快乐的心境。 典故:这一思想源自古人的处世智慧,如老子《道德经》中“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强调知足才能避免烦恼。 近义词:心满意足、随遇而安、安贫乐道、淡泊明志 反义词: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得陇望蜀、利欲熏心 造句示范: 1. 虽然收入不高,但他知足常乐,每天过得很开心。 2. 奶奶总说知足常乐,健康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3. 与其攀比物质,不如学会知足常乐。 4. 知足常乐的人,往往更懂得享受生活的小确幸。 5. 职场中若能知足常乐,便能减少许多无谓的焦虑。 总结:知足常乐提醒我们珍惜已有,降低欲望,才能在纷繁世界中获得真正的幸福。
 
成语   19   2025-06-26

鹤立鸡群

解释:鹤立鸡群形容一个人才华或外表出众,在群体中显得格外突出,与众不同。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东晋文学家嵇康的故事。当时人们用“鹤立鸡群”来形容嵇康气质超凡,如同白鹤站在鸡群之中,远远高于周围的人。 近义词:出类拔萃,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卓尔不群。 反义词:平淡无奇,默默无闻,泯然众人,庸庸碌碌。 造句示范: 1. 小明的学习成绩在班里鹤立鸡群,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2. 这栋高楼在周围的平房中鹤立鸡群,格外显眼。 3. 她的歌声在众多选手中鹤立鸡群,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4. 这件艺术品在展览会上鹤立鸡群,吸引了许多观众的驻足欣赏。 5. 他穿着那件红色外套,在人群中鹤立鸡群,一眼就能找到。 总结:鹤立鸡群提醒我们,在某些领域表现出色不仅能获得认可,也能成为别人的榜样或动力。
 
成语   15   2025-06-25

踌躇满志

踌躇满志形容一个人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满意,充满自信和得意的样子。这个词通常用于描述人在成功后的心理状态。 典故出自《庄子·养生主》,讲的是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技术高超,解牛时动作流畅,完成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表现出对自己技艺的自信与满足。 近义词:志得意满,自鸣得意,心满意足,洋洋自得,沾沾自喜。 反义词:垂头丧气,心灰意冷,妄自菲薄,自怨自艾,闷闷不乐。 造句示范: 1. 他顺利通过考试,脸上露出踌躇满志的笑容。 2. 发表完演讲,她踌躇满志地走下台,赢得了热烈掌声。 3. 创业成功后,他开始踌躇满志地规划更大的目标。 4. 小明写完最后一道题,踌躇满志地交上试卷。 5. 赢得比赛后,选手们个个踌躇满志,仿佛无人能敌。 总结:踌躇满志虽然体现自信,但过度则易流于骄傲,提醒我们成功后仍需保持谦虚。
 
成语   16   2025-06-24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句成语,意思是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强调事情的利弊常常难以预料。 典故出自《淮南子》。古时边塞有位老人,他的一匹马跑了,邻居安慰他,他却说:“这未必是坏事。”后来那匹马带回一匹骏马,邻居祝贺他,他又说:“这未必是好事。”果然,老人的儿子因骑马摔断了腿。再后来战争爆发,他的儿子因残疾免于征兵,最终保住了性命。 近义词:因祸得福,乐极生悲,福兮祸所伏。反义词:祸不单行,雪上加霜,得不偿失。 造句示范: 1. 虽然考试失利,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因此找到了更合适的专业。 2. 他错过了火车,却避开了那次事故,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 创业失败后,他转型做讲师,反而更成功,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 被公司裁员后,她开始做自媒体,收入翻倍,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 手机丢了虽然麻烦,但换了一个更好的型号,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总结:这句成语提醒我们,看待得失要有长远眼光,顺境时不骄傲,逆境时不绝望。
 
成语   17   2025-06-23

三思而行

**词语或成语解释:** “三思而行”意为在做决定或行动之前,要反复思考,谨慎行事,避免因冲动而导致错误。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为“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说的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在行事前总是反复考虑,孔子虽然赞同谨慎,但也认为过度犹豫会错失良机。 **近义词:** 深思熟虑、谨言慎行、谋定后动、稳扎稳打、小心谨慎。 **反义词:** 轻举妄动、鲁莽行事、草率决定、冒冒失失、心血来潮。 **造句示范:** 1. 在签订合同之前,他决定三思而行,仔细阅读每一条条款。 2. 面对重要的选择,我们要三思而行,不能仅凭一时冲动。 3. 老师教导学生,做题时要三思而行,避免粗心出错。 4. 听说这个投资项目风险很大,建议你三思而行。 5. 他虽然很想辞职创业,但还是决定三思而行,先做好充分准备。 **总结:** “三思而行”提醒我们凡事要理智谨慎,但也需把握尺度,避免因过度犹豫而贻误时机。
 
成语   18   2025-06-22

题目:杞人忧天

解释: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忧虑。 典故:出自《列子·天瑞》,讲的是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整日忧愁不已,最终被人劝解后才释怀,说明他的担忧毫无根据。 近义词:庸人自扰,徒劳担心,无事生非,自寻烦恼,胡思乱想。 反义词:未雨绸缪,高枕无忧,乐观豁达,泰然处之,心中有数。 造句示范: 1. 明明考试还有一个月,他就担心不及格,真是杞人忧天。 2. 天气预报说只是小雨,她却准备了好几把伞,未免杞人忧天。 3. 公司运营一切正常,你别老杞人忧天,想着破产的事。 4. 他总是杞人忧天,担心火车晚点,结果每次都提前到站。 5. 孩子刚学骑车,爸爸就在旁边杞人忧天,生怕他摔着。 总结:杞人忧天提醒我们,担忧要有根据,否则只会让自己陷入无谓的焦虑中。
 
成语   17   2025-06-21

持之以恒

词语解释:持之以恒指长期坚持做某件事,不轻易放弃,形容人有毅力和恒心。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清代曾国藩的家书,他教导子孙做事要有恒心,不可半途而废。 近义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始终如一、百折不挠、日积月累。 反义词:半途而废、三心二意、虎头蛇尾、浅尝辄止、一曝十寒。 造句示范: 1. 学习外语需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 他每天早起跑步,持之以恒,终于成功减重。 3. 想要写好书法,必须持之以恒地练习。 4. 她对公益事业持之以恒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5. 这家小店靠着持之以恒的口碑经营,生意越来越好。 总结: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基石,提醒我们做事要坚持不懈,方能有所成就。
 
成语   21   2025-06-20

---

**亡羊补牢** 解释: 亡羊补牢意指羊丢失后修补羊圈,比喻出了问题及时补救,防止再受损失。 典故: 出自《战国策》。从前有牧民丢了一只羊,发现是羊圈破了,便赶紧修好。邻居笑他晚了,他说:现在补牢,还能避免更多丢失。 近义词: 及时补救,为时不晚,补偏救弊,改正错误,迷途知返 反义词: 执迷不悟,一错再错,抱薪救火,坐以待毙,覆水难收 造句示范: 1. 考试没考好没关系,亡羊补牢,现在开始努力还来得及。 2. 公司项目出问题后,他们立刻亡羊补牢,调整了计划。 3. 父母发现孩子沉迷游戏,马上亡羊补牢,限制使用时间。 4. 环境污染严重,必须亡羊补牢,减少排放。 5. 健康出问题了才想锻炼,亡羊补牢总比不补强。 总结: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错误发生后及时改正仍有价值,拖延只会让损失更大。
 
成语   20   2025-06-15

否极泰来

词语解释:否极泰来指坏运到了极点,好运就会到来,比喻情况从极坏转好。 典故:此成语出自《周易》,"否"和"泰"是《易经》中的两个卦名,"否"代表闭塞、不顺,"泰"代表通达、顺利。古人认为事物发展到极端时会转向相反方向,因此逆境到了尽头,就会迎来顺境。 近义词:苦尽甘来,时来运转,柳暗花明,雨过天晴,绝处逢生。 反义词:乐极生悲,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每况愈下,雪上加霜。 造句示范: 1. 他虽然接连遭遇挫折,但始终相信否极泰来。 2. 公司经历危机后终于否极泰来,业绩逐渐回升。 3. 她说:"熬过这段时间,总会否极泰来。" 4. 失业半年后,他找到新工作,真是否极泰来。 5. 治疗过程很痛苦,但医生说坚持就会否极泰来。 总结:否极泰来启示我们,在逆境中要保持希望,相信困难终会过去,光明必将到来。
 
成语   25   2025-06-13

墨守成规

墨守成规意为固执地按老规矩办事,不思变革。比喻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 典故源于战国时期,墨家学派以城防守御著称,后人将墨家的防御战术称为“墨守”。随着时间推移,“墨守”逐渐演变为贬义,指拘泥于旧法。 近义词包括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一成不变。反义词则有不拘一格、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另辟蹊径。 造句示范: 1. 公司的管理模式过于墨守成规,导致业绩难以突破。 2. 面对新技术,年轻人不该墨守成规,而应大胆尝试。 3. 他的设计理念墨守成规,缺乏创意亮点。 4. 教育方法若一直墨守成规,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5. 这支球队战术墨守成规,对手早已摸清套路。 总结:墨守成规阻碍进步,唯有与时俱进,方能适应变化的世界。
 
成语   27   2025-06-12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攻击敌人的后方或薄弱点,迫使敌人撤退,从而解救另一方的危难。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当时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军师孙膑建议不直接救援赵国,而是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魏军回援,从而解救了赵国。这一策略展现了智慧与应变能力。 近义词:声东击西,避实就虚,调虎离山,攻其不备。 反义词:硬碰硬,正面冲突,直来直往,针锋相对。 造句示范: 1. 他通过举报对方公司的问题,反而解决了自己公司的危机,真是围魏救赵。 2. 妈妈用买玩具的方式转移弟弟的注意力,成功让他停止哭闹,这招围魏救赵真高明。 3. 教练让前锋回防,打乱了对手的进攻节奏,可谓是围魏救赵。 4. 为了减轻工作压力,他选择先完成简单的任务,这有点围魏救赵的意思。 5. 警察通过切断犯罪分子的资金链,成功瓦解了整个团伙,这是围魏救赵的策略。 围魏救赵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一定需要硬拼,灵活运用策略往往能事半功倍。
 
成语   21   2025-06-12

开卷有益

词语解释:开卷有益指读书总会有好处,强调阅读的积极意义。 典故:出自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宋太宗每日坚持阅读《太平御览》,曾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以此鼓励大臣们多读书。 近义词:读书破万卷,博览群书,学无止境,受益匪浅,手不释卷。 反义词:不学无术,目不识丁,荒废学业,胸无点墨,废寝忘食(贬义)。 造句示范: 1. 周末去图书馆借几本书吧,毕竟开卷有益。 2. 老师常叮嘱我们"开卷有益",空闲时应该多读书。 3. 哪怕每天只读十页,长期积累也能体现开卷有益的道理。 4. 这部纪录片让我明白,开卷有益不仅限于课本。 5. 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行动向孩子证明开卷有益。 总结:开卷有益提醒我们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养成读书习惯能终身受益。
 
成语   23   2025-06-11

提纲挈领

解释:本意为提起渔网的总绳和衣领以方便整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能轻松掌控全局。 典故:出自《荀子 劝学》原句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意为整理皮衣时抓住领子一抖,所有褶皱自然理顺。古人借此说明处理问题要抓核心。 近义词: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纲举目张,有的放矢 反义词:不得要领,本末倒置,眉毛胡子一把抓 造句:1.老师提纲挈领的讲解让我很快看懂文言文。 2.项目经理用流程图提纲挈领地展示了工作重点。 3.这本手册提纲挈领地归纳了所有操作步骤。 4.主席提纲挈领地指出明年发展的三大方向。 5.妈妈整理衣柜时总是提纲挈领地把冬夏装分开。 总结:这个成语教导我们做事务必抓住核心环节,用条理化的方式提高效率。
 
成语   24   2025-06-11

题目:亡羊补牢

解释:亡羊补牢指丢失了羊后及时修补羊圈,比喻出了问题后想办法补救,防止继续受损。 典故:出自《战国策》,楚国大臣庄辛劝谏楚襄王警惕贪图享乐的后果,楚王不听。后秦军攻楚,楚王失地无数。庄辛再谏,建议及时补救,强调“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从此留下成语。 近义词:及时止损、迷途知返、知错就改、防微杜渐。 反义词:执迷不悟、一错再错、自暴自弃、覆水难收。 造句示范: 1. 考试虽失利,但亡羊补牢,加强薄弱科目可迎头赶上。 2. 妈妈发现账户异常后立刻修改密码,真是亡羊补牢的做法。 3. 团队项目延误后,他熬夜补救,这种亡羊补牢的精神值得表扬。 4. 新冠疫情初期加强防控,就是亡羊补牢的体现。 5. 与其懊悔说错话,不如亡羊补牢,主动道歉化解矛盾。 总结:亡羊补牢强调知错能改的意义,提醒我们失误后积极行动远比徒留悔恨更有价值。
 
成语   28   2025-06-09

融会贯通

词语或成语解释:融会贯通指将各种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从而全面、透彻地理解。 典故:此成语出自宋代朱熹的《朱子全书》,强调读书不仅要积累知识,更要深入思考,将所学融会贯通。 近义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豁然开朗 反义词: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生搬硬套 造句示范: 1. 学习数学要融会贯通,不能只记公式而不理解原理。 2. 他读书很用心,总能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3. 写作时若能融会贯通各派观点,文章会更深刻。 4. 老师教我们用实际案例融会贯通理论知识。 5. 生活中的很多道理需要我们慢慢融会贯通。 总结:融会贯通强调灵活运用知识,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
 
成语   27   2025-06-08

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是一个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成语。它形容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公然歪曲事实,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 这个成语源自秦朝末年。当时丞相赵高为了测试朝中大臣是否服从自己,特意牵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并谎称它是马。一些大臣畏惧赵高的权势,纷纷附和说是马,而敢于坚持真相的人则遭到迫害。 近义词包括混淆是非、颠倒黑白、颠倒是非、混淆视听、歪曲事实。反义词则有实事求是、明辨是非、黑白分明、是非分明、忠言直谏。 造句示范: 1. 他为了推卸责任,竟然指鹿为马,把错误全都归咎于同事。 2. 新闻媒体应当客观报道,绝不能指鹿为马,误导公众。 3. 在辩论中,对方明明理亏,却还在指鹿为马,实在可笑。 4. 历史不容篡改,任何人都不能指鹿为马,歪曲真相。 5. 老师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要学会指鹿为马的那一套。 指鹿为马的故事提醒我们,坚持真理至关重要,不能被权势或利益蒙蔽双眼。
 
成语   28   2025-06-08

勤能补拙

解释:勤奋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只要努力就能取得进步。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宋代邵雍的《击壤集》,意思是即便天资不够聪慧,只要勤奋学习也能有所成就。 近义词:笨鸟先飞,熟能生巧,水滴石穿,功到自然成。 反义词:自暴自弃,坐吃山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造句示范: 1. 小明天赋一般,但他深信勤能补拙,每天都坚持复习功课。 2. 姐姐用勤能补拙的态度练习钢琴,最终通过了十级考试。 3. 师傅说,手艺活儿讲究勤能补拙,多练才能出成果。 4. 虽然跑步不是他的强项,但他靠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坚持训练。 5. 考试成绩不理想没关系,只要勤能补拙,下次一定能进步。 总结:勤能补拙告诉我们,努力比天赋更重要,坚持付出终会有收获。
 
成语   29   2025-06-07

专心致志

**解释**:专心致志指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形容心思专一,不受干扰。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告子上》,其中讲到一个学生学习下棋时,如果心不在焉,即使老师技艺高超也无法教好他;而如果他专心听讲,很快就能掌握技巧。孟子以此说明学习需要专注。 **近义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一心一意、目不转睛、心无旁骛。 **反义词**: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漫不经心、东张西望、魂不守舍。 **造句示范**: 1. 考试时,他专心致志地答题,完全没注意周围的人。 2. 她戴着耳机,专心致志地听网课,连妈妈叫她吃饭都没听见。 3. 想要提高效率,工作时必须专心致志,避免被琐事打扰。 4. 小明专心致志地看书,直到天黑才发现忘了开灯。 5. 老师在课上提醒大家,写作业时要专心致志,不要玩手机。 **总结**:专心致志是学习和做事的重要态度,只有专注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值得我们时刻践行。
 
成语   27   2025-06-05

柳暗花明

1. **成语解释**:柳暗花明形容在困境中突然见到希望或转机,比喻事情出现新的生机。 2. **典故**:南宋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绘了行走山间突然见到明亮村落的惊喜,后人借此比喻绝处逢生。 3. **近义词**:绝处逢生,峰回路转,拨云见日,时来运转。 4. **反义词**:山穷水尽,走投无路,进退维谷,穷途末路。 5. **造句示范**: 考试失利后他本想放弃,却在补习班上遇到名师指点,真是柳暗花明。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没想到接到一笔大订单,瞬间柳暗花明。 当她以为找不到工作时,朋友推荐了一家合适的公司,终于柳暗花明。 迷路时手机没电了,幸好遇到路人指引,很快柳暗花明回到家。 经济危机下公司几乎破产,新项目的成功让前景柳暗花明。 6. **总结**:柳暗花明提醒人们,坚持希望就可能迎来转机,体现了逆境中的智慧与勇气。
 
成语   27   2025-06-04

舍本逐末

**词语解释**:舍本逐末指做事不分主次,舍弃根本的、重要的部分,而追求次要的、枝节的方面。 **典故**:这一成语出自《吕氏春秋·上农》。古代农民认为农耕是根本,而商业是末业。如果放弃农业去经商,就是“舍本逐末”。后世用此成语比喻忽视主要问题,却专注于细枝末节。 **近义词**:抓小放大、本末倒置、因小失大、买椟还珠、轻重倒置。 **反义词**:提纲挈领、主次分明、抓住要害、权衡轻重、标本兼治。 **造句示范**: 1. 学习时只背答案不思考解法,就是舍本逐末。 2. 公司一味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质量,实属舍本逐末。 3. 减肥时只关注体重数字却不改善饮食和运动,难免舍本逐末。 4. 这篇论文堆砌例子却缺乏核心观点,显得舍本逐末。 5. 教育孩子过度强调成绩而忽略品德培养,无疑是舍本逐末。 **总结**:"舍本逐末"提醒我们做事要抓住核心,避免因小失大,方能事半功倍。
 
成语   28   2025-06-03

挑食

挑食是指对食物过于挑剔,只吃自己喜欢的几样东西,而不愿意尝试其他食物。这种现象常见于儿童,但成年人也可能有类似习惯。挑食并非单纯的口味选择,而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这个词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来源,但与古代富贵人家追求食材精致、做法繁琐的风气可能有些联系。历史上皇家贵族就餐确实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说法,只是现在"挑食"更多被赋予负面含义。 近义词有偏食、偏嘴、拣饮择食、择嘴、食性刁等。反义词则不挑食、随便吃、来者不拒、饥不择食、杂食等。 造句示范: 1. 小明太挑食了,餐桌上总有他不动的菜。 2. 挑食的孩子常常长得瘦小,需要家长慢慢纠正。 3. 长大后发现,儿时讨厌的食物现在反倒喜欢,可见挑食是可以改变的。 4. 旅行时不挑食是对当地文化的基本尊重。 5. 医生说因挑食导致维生素摄入单一,开始出现脱发。 改掉挑食习惯很重要,可以让饮食更均衡,也能让人更好地适应各种场合。
 
成语   36   2025-06-03

题目:水落石出

词语解释:水面落下,石头露出,比喻事情真相彻底显露。 典故: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后赤壁赋》中写道:“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描绘了冬季水位下降后河床石块显露的景象,后人以此比喻真相澄清。 近义词:真相大白,拨云见日,原形毕露,柳暗花明,昭然若揭。 反义词:迷雾重重,扑朔迷离,讳莫如深,含糊其辞,藏头露尾。 造句示范: 1. 经过警方调查,案件终于水落石出。 2. 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专家解释下水落石出。 3. 只要耐心观察,事情的真相总会水落石出。 4. 通过实验数据,科学家的假设水落石出。 5. 他隐瞒多年的秘密,最终还是水落石出了。 总结:水落石出提醒我们,真相终将明朗,耐心和坚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成语   30   2025-06-01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指把帮助他人当作快乐的事情,体现了积极奉献的精神。这种品质强调主动关怀他人,并在给予中获得满足感。 典故源于《后汉书》,记载东汉名士王烈为人宽厚,常帮乡邻调解纠纷、资助贫苦。他临终前感慨:“助人者,己亦乐。”后人以此概括为“助人为乐”。 近义词:乐于助人、扶危济困、雪中送炭、见义勇为。反义词:袖手旁观、冷漠无情、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造句示范:1. 他课余时间总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真是助人为乐。2. 同学脚受伤了,小林每天背他上楼,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学习。3. 公交车上的让座,虽是小事,却能传递助人为乐的温暖。4. 志愿者团队的助人为乐行为,带动了整个社区的风气。5. 妈妈常教育我,助人为乐是快乐的源泉。 总结: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让社会更温暖和谐,也让人生更有意义。
 
成语   38   2025-05-31

克勤克俭

**解释**:克勤克俭指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形容人非常勤劳且珍惜财物。 **典故**:此成语出自《尚书·大禹谟》,记载大禹治水时“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赞扬他公而忘私,生活俭朴。后世以此形容人勤勉节约的美德。 **近义词**:勤俭节约、省吃俭用、精打细算、节衣缩食、吃苦耐劳。 **反义词**:铺张浪费、大手大脚、挥霍无度、好吃懒做、奢靡浪费。 **造句示范**: 1. 奶奶一生克勤克俭,从不肯浪费一粒粮食。 2. 老王靠克勤克俭攒下的钱,终于买了新房。 3. 夫妻俩克勤克俭,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4. 老一辈人总教导我们要克勤克俭,不能铺张浪费。 5. 公司能盈利,多亏了管理层克勤克俭的经营策略。 **总结**:克勤克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醒我们勤劳和节俭是成功的基石。
 
成语   33   2025-05-29

亡羊补牢

**解释**:亡羊补牢的意思是丢失了羊以后赶紧修补羊圈,比喻出了问题及时补救,可以防止损失扩大。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从前有个牧羊人发现羊圈破了,丢了羊,邻居劝他修补,他却不愿动手。第二天又丢了羊,他这才后悔,赶紧修好羊圈,之后再没丢羊。 **近义词**:知错就改、及时改正、防微杜渐、补救过失、迷途知返。 **反义词**:执迷不悟、一错再错、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破罐破摔。 **造句示范**: 1. 小明考试没考好,但他决定亡羊补牢,每天认真复习。 2. 公司发现产品有缺陷后立即改进,真是亡羊补牢的好做法。 3. 这次火灾提醒我们,提前检查电路比亡羊补牢更重要。 4. 他虽然迟交作业,但还是亡羊补牢,向老师解释了原因。 5. 妈妈叮嘱我及时存钱,别总想着亡羊补牢,免得急需时没钱。 **总结**:亡羊补牢告诉我们犯错后及时改正很重要,但更应在问题发生前做好预防。
 
成语   44   2025-05-29

锲而不舍

**解释**:锲而不舍指坚持不懈地做某件事,形容意志坚定、持之以恒。"锲"是雕刻的意思,"舍"是停止,合起来指雕刻不停止,比喻做事有恒心。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如果刻几下就停下,连朽木也刻不断;但如果坚持刻下去,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器。 **近义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孜孜不倦、坚韧不拔。 **反义词**: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三心二意、一曝十寒、知难而退。 **造句示范**: 1. 学习外语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取得进步。 2. 他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仍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3. 科研工作枯燥而漫长,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能成功。 4. 小明每天早起背单词,终于通过考试,靠的就是锲而不舍。 5. 创业路上,她锲而不舍,最终打开了市场。 **总结**:锲而不舍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努力,终会取得成功。
 
成语   45   2025-05-29

拔苗助长

**解释**: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典故**:源自《孟子·公孙丑上》。古时宋国有个农夫,嫌禾苗长得慢,便用手将它们一一拔高,结果禾苗全部枯死。 **近义词**:急于求成、欲速不达、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反义词**: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瓜熟蒂落。 **造句示范**: 1. 父母给孩子报太多补习班,简直是拔苗助长。 2. 减肥要科学饮食,靠节食可能拔苗助长。 3. 公司盲目扩张业务,反而拔苗助长,导致亏损。 4. 学习语言需要积累,试图短期速成是拔苗助长。 5. 老师强调基础重要,反对学生拔苗助长的学习方法。 **总结**:拔苗助长提醒我们,做事要遵循规律,耐心积累,切莫急于求成。
 
成语   40   2025-05-28

亡羊补牢

**解释**:亡羊补牢指羊跑了之后修补羊圈,比喻出了问题及时补救,可以防止更大的损失。 **典故**:故事出自《战国策》。一个牧羊人发现羊圈破了,羊被狼叼走。邻居劝他修羊圈,他起初不在意,后来羊不断丢失,这才动手修补。虽然失去的羊无法挽回,但避免了更多损失。 **近义词**:知错就改, 及时止损, 补救过错, 防微杜渐 **反义词**:一错再错, 执迷不悟, 覆水难收, 为时已晚 **造句示范**: 1. 实验失败后,我们亡羊补牢,重新检查了数据。 2. 考试没考好没关系,亡羊补牢还来得及。 3. 他的车刮花了,立刻去修理厂,真是亡羊补牢。 4. 客户投诉后,公司亡羊补牢,改进了服务流程。 5. 忘记备份文件丢了资料,他决定以后定期备份,算是亡羊补牢。 **总结**:亡羊补牢提醒人们犯错后应及时改正,避免损失扩大,体现了一种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成语   44   2025-05-28

亡羊补牢

**解释**:亡羊补牢指丢失了羊后赶紧修补羊圈,比喻出了问题及时补救,防止损失扩大。 **典故**:出自《战国策》。楚国大臣庄辛劝谏楚襄王提高警惕,未被采纳。后楚国遭秦军入侵,损失惨重。楚襄王后悔莫及,庄辛说:“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指及时改正错误仍有机会挽回。 **近义词**:知错就改、及时止损、见兔顾犬、迷途知返。 **反义词**:执迷不悟、放任自流、覆水难收、一错再错。 **造句示范**: 1. 考试没考好,他决定亡羊补牢,每天多复习一小时。 2. 项目出现漏洞后,团队立即亡羊补牢,避免了更大损失。 3. 发现手机流量超额,她赶紧亡羊补牢,关闭了后台应用。 4. 医生说他的轻度脂肪肝还能亡羊补牢,建议调整饮食。 5. 虽然错过早班车,但她亡羊补牢,改乘出租车准时到达。 **总结**:亡羊补牢提醒我们犯错后积极改正胜过一味懊悔,行动永远不晚。
 
成语   45   2025-05-28

举一反三

解释:指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比喻善于推理,触类旁通。 典故:出自《论语·述而》,孔子教导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如果学生不能从一个角落推断出其他三个角落的情况,就不再教他,强调学习要善于思考。 近义词: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融会贯通、由此及彼、见微知著。 反义词:一窍不通、生搬硬套、食古不化、茫然不解、囫囵吞枣。 造句示范: 1. 老师讲完一道数学题,他立刻举一反三,解决了同类型的其他题目。 2. 学编程时要举一反三,掌握核心逻辑才能写出更好的代码。 3. 他善于举一反三,能从一篇文章联想到社会现象。 4. 生活中的经验也要举一反三,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5. 教练示范了一个动作,她很快举一反三,完成了整套训练。 总结:举一反三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教会我们灵活思考,将知识融会贯通。
 
成语   40   2025-05-28

亡羊补牢

**解释:** “亡羊补牢”指羊逃跑了再修补羊圈,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防止损失扩大。 **典故:** 出自《战国策》。有位牧羊人发现羊圈破了,羊丢失后,邻居劝他修补,他却不听,结果丢了更多羊。后来他修补羊圈,再没丢羊。 **近义词:** 及时止损、悬崖勒马、改过自新、迷途知返、知错就改。 **反义词:** 执迷不悟、一错再错、积重难返、覆水难收、坐以待毙。 **造句示范:** 1. 这次考试没考好没关系,亡羊补牢,现在开始努力还来得及。 2. 他发现自己熬夜伤身,立刻调整作息,真是亡羊补牢的好例子。 3. 公司数据泄露后,他们迅速升级了防火墙,这举动完全符合亡羊补牢的道理。 4. 妈妈总是说:“亡羊补牢,总好过什么都不做。” 5. 希望大家能亡羊补牢,在问题严重前就采取行动。 **总结:**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犯错后及时改正比放任自流更有价值,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成语   42   2025-05-28

亡羊补牢

**解释**:亡羊补牢的意思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纠正,避免更大的损失。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从前有个牧民,羊圈破了个洞,邻居提醒他修补,但他没有重视。结果羊被狼叼走后,他才赶紧修好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失过。 **近义词**:及时止损 知错就改 防患未然 补救失误 未为晚也 **反义词**:执迷不悟 放任自流 坐以待毙 于事无补 不可救药 **造句示范**: 1. 小明的成绩下滑了,他赶紧亡羊补牢,每天复习到很晚。 2. 既然项目出了错,我们亡羊补牢,现在调整还来得及。 3. 公司发现产品有缺陷,立即召回,真是亡羊补牢的好做法。 4. 别等损失严重才行动,亡羊补牢不如提前预防。 5. 虽然晚了一些,但亡羊补牢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总结**:亡羊补牢提醒我们犯错不可怕,关键要及时改正,避免陷入更大的困境。
 
成语   44   2025-05-27

亡羊补牢

**解释**:亡羊补牢意为丢失了羊后修补羊圈,比喻出了问题及时补救,防止损失扩大。 **典故**:出自《战国策》。战国时,农夫发现羊圈破损导致羊丢失,邻居劝他修补,他却不听,结果羊继续丢失。后来他补好羊圈,保住了剩余的羊。 **近义词**:及时止损,弥补过失,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反义词**:讳疾忌医,覆水难收,一错再错,坐以待毙。 **造句示范**: 1. 考试后发现疏漏,他熬夜复习,真是亡羊补牢。 2. 公司因管理漏洞亏损后,亡羊补牢完善了制度。 3. 手机丢了才设置密码,虽然亡羊补牢,但总比不管好。 4. 熬夜太多生病后,她开始早睡,也算亡羊补牢。 5. 创业失败后,他总结经验重新开始,这正是亡羊补牢。 **总结**:亡羊补牢告诉我们犯错后及时改正仍有价值,拖延只会让损失更大。
 
成语   42   2025-05-27

饮水思源

**解释**:喝水时想到水的来源,比喻不忘本,铭记对自己有过恩惠的人或事。 **典故**:源自南北朝时期,庾信在《徵调曲》中写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后被简化为“饮水思源”,强调感恩之情。 **近义词**:知恩图报,感恩戴德,结草衔环,感恩图报,不忘根本。 **反义词**: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恩将仇报,背信弃义,以怨报德。 **造句示范**: 1. 他从贫困山区考进大学,一直饮水思源,毕业后回乡支教。 2. 公司取得成绩时,老板总是提醒员工要饮水思源,感谢客户的支持。 3. 他资助贫困学生时曾说:“希望你们将来饮水思源,帮助更多人。” 4. 年节回家,老人常教导子孙要饮水思源,记得祖先的艰辛。 5. 这项传统技艺能传承至今,离不开一代代人饮水思源的精神。 **总结**: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醒我们常怀感恩之心,不忘根本。
 
成语   47   2025-05-27

一毛不拔

**解释**:形容人非常吝啬,连一根毛也不愿拔出来帮助别人,比喻极度小气。 **典故**:出自《孟子·尽心上》,孟子批评杨朱的“为我”学说,说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即连一根毛都不愿牺牲来造福他人。 **近义词**:吝啬成性、锱铢必较、爱财如命、铁公鸡、斤斤计较。 **反义词**:慷慨解囊、乐善好施、大方无私、仗义疏财、扶贫济困。 **造句示范**: 1. 他平时一毛不拔,连请朋友喝杯咖啡都舍不得。 2. 老板对员工一毛不拔,年终奖一分钱都没发。 3. 邻居家虽然富裕,却一毛不拔,从不参与社区捐款。 4. 这种一毛不拔的人,关键时刻别指望他能帮忙。 5. 劝你别跟他合作,他向来一毛不拔,肯定不愿分担成本。 **总结**:一毛不拔讽刺自私吝啬的行为,提醒我们待人接物应慷慨大方,方能赢得尊重。
 
成语   40   2025-05-27

塞翁失马

**词语或成语解释:**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可能变好事,好事也可能变坏事,强调事物变化的不可预测性。 **典故:** 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古时边塞有位老人,他的马跑丢了,邻居安慰他,老人却说“未必是坏事”。后来马带回一匹骏马,邻居祝贺,老人又说“未必是好事”。果然,儿子骑新马摔断腿,老人依旧坦然。不久战争爆发,儿子因残疾免于征兵,保住了性命。 **近义词:** 因祸得福,乐极生悲,福祸相依,转祸为福。 **反义词:** 雪上加霜,祸不单行,一败涂地,得不偿失。 **造句示范:** 1. 这次考试失利虽是挫折,但塞翁失马,让你更努力。 2. 公司项目暂停,但塞翁失马,团队发现了更优方案。 3. 他误了火车,结果躲过了车祸,真是塞翁失马。 4. 社区停电虽麻烦,塞翁失马,邻居们反而更亲近了。 5. 丢钱包是坏事,可塞翁失马,身份证补办时更新了信息。 **总结:** 塞翁失马提醒我们以豁达心态面对得失,逆境中可能隐藏转机。
 
成语   44   2025-05-27

杞人忧天

**解释:** “杞人忧天”指不必要的、过度的忧虑。比喻人毫无根据地担忧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自寻烦恼。 **典故:** 出自《列子·天瑞》。古时杞国有个人总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无处安身,终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后来有人告诉他,天地是稳定的,不必担忧,他才释怀。 **近义词:** 庸人自扰、多愁善感、杯弓蛇影、自寻烦恼、患得患失 **反义词:** 泰然自若、无忧无虑、高枕无忧、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造句示范:** 1. 考试前她总担心忘带笔,其实是杞人忧天,书包里早已备了好几支。 2. 天气预报说明天晴,他却杞人忧天地带了伞,结果一整天都没用上。 3. 只要按时吃饭,就不用杞人忧天地怀疑自己会饿晕。 4. 邻居担心新栽的树会被风吹倒,完全是杞人忧天,树根扎得很深。 5. 别杞人忧天了,航班延误是小概率事件,不如先看看书打发时间。 **总结:** “杞人忧天”提醒我们避免无谓的焦虑,学会理性分析问题,把精力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成语   42   2025-05-27

揠苗助长

**解释**:揠苗助长指人为地拔高禾苗,试图让它长得更快,结果反而害了它。比喻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典故**: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古时有个农夫嫌禾苗长得慢,便一棵棵往上拔,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近义词**:急于求成、欲速不达、过犹不及、犯拔苗罪、弄巧成拙。 **反义词**:循序渐进、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按部就班。 **造句示范**: 1. 家长给孩子报太多补习班,如同揠苗助长,孩子反而压力过大。 2. 公司为了赶进度,跳过了测试环节,结果产品问题频出,真是揠苗助长。 3. 学习语言需要积累,想靠突击考试高分是揠苗助长。 4. 他每天锻炼6小时,结果受伤了,这就是揠苗助长的教训。 5. 老师提醒学生,复习要踏踏实实,切莫揠苗助长。 **总结**:揠苗助长提醒我们,做事要尊重规律,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
 
成语   36   2025-05-26

Powered by HadSky 8.4.11

©2015 - 2025 动物运动会

您的IP:10.3.167.89,2025-07-01 12:19:31,Processed in 0.41569 second(s).

支持原创软件,抵制盗版,共创美好明天!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