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1,1170 x 80,联系站长!

今日:0  |  文章:738

贪得无厌

解释:贪得无厌是一个贬义成语,形容人贪心无比,即便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仍然不满足,渴望更多。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其中记载:“是贪也,失其所愿,而忘其愚,不可谓不无厌。”讲述了郑国人心不满于现状,肆无忌惮地贪求更多土地,最终必然失去所有。 近义词:欲壑难填,贪心不足,贪心无厌,贪婪成性。 反义词:知足常乐,无欲无求,清心寡欲,淡泊以明志。 造句示范: 1. 这个人总是贪得无厌,连亲戚朋友的钱也要借。 2. 虽然他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却还是贪得无厌地学习新知识。 3. 生意上贪得无厌的人,最终会败在自己手中。 4. 这个小商贩贪得无厌,把货物的价格抬得非常高。 5. 多读书并非贪得无厌,而是要不断追求进步。 总结:贪得无厌是一种极端心态,表达了人们在追求利益时缺乏自知之明和自律能力。最终会导致个人的思想政治出现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克制私欲,深知“知足常乐”的道理。
 
 192   2025-01-20

逼上梁山

解释:原指《水浒传》中林冲等人被逼无奈上梁山落草为寇。后用来比喻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已而为之。 典故:出自《水浒传》。豹子头林冲原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为人安分守己,却因被高衙内陷害,致使家破人亡,走投无路之下只得投奔梁山。 近义词:穷途末路、走投无路、狗急跳墙 反义词:自觉自愿、主动请缨、心甘情愿 造句示范: 1. 儿子欠下巨额赌债,逼得老人家不得不砸锅卖铁,真是把老人家逼上梁山了。 2. 面对裁员的压力,王师傅被逼上梁山,不得不到处接零活打工。 3. 因为房租上涨太快,张敏实在是被逼无奈,只能到网上求助,这种被逼上梁山的滋味可不好受。 4. 投资者们强烈抗议,指出这是把股民逼上梁山,让他们蒙受巨大损失。 5. 疫情的反复将许多小微企业逼上梁山,不得不采取裁员减薪等措施来维持经营。 总结:"逼上梁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人在别无选择之下的困境。它不仅记录了古代小人物的无奈,在今天依然能够引发共鸣,反映出面对突发事件时人们的无助感。这个词提醒我们,在评价别人的选择时,要多考虑其处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205   2025-01-20

乐不思蜀

解释:乐不思蜀是一个成语,原指在安逸的生活中忘记了故乡的忧患,后来泛指因贪图享乐而不愿回到原本的生活状态或地方。 典故: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蜀汉后主刘禅投降魏国后,被迁往洛阳,过着安逸的日子。司马昭问他是否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以此表示他已经忘记了蜀地的往事。 近义词:忘乎所以,安于现状,流连忘返 反义词:居安思危,念念不忘,心怀故土 造句示范: 1. 他在国外生活得很舒适,已经有点乐不思蜀了。 2. 这次旅行的美好时光让他们乐不思蜀,想再多住几天。 3. 虽然工作很忙,但他一到度假胜地就立马乐不思蜀,不想回家。 4. 女儿的芭蕾舞演出让她乐不思蜀,完全忘记了时间。 5. 他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找到了乐趣,显得乐不思蜀。 总结:乐不思蜀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享受安逸时容易忘记初心或责任,提醒我们在舒适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免迷失方向。
 
 208   2025-01-20

心猿意马

解释:心猿意马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心思不专一、容易飘忽不定,就像猿猴跳跃心思难和马车奔驰干扰心神。 典故:心猿意马这个成语源于晋代高僧慧远释义所作的《法华经义疏·受法品第六》。讲述一位讲课老师用打比喻的方式形容学生的清闲和分心,如果说猴子和用翼拉车子的飞马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非常舒适地凭借这力量和安逸完全忽视了向前行进的目标,就如同人们心思没主要收入在一处忽略了主要的工作和学习一样,思考时动力不强随便分合。(以下版本的典故) 近义词:三心二意、朝三暮四、见异思迁 反义词: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修身其德行以从心一贯而有矩。心神颠簸散漫为人无心静坐在车辕上镇豚易动不安之容意向几番 造句示范: 1. 比赛进入了关键时刻,你必须克服心猿意马的状态,全神贯注才能发挥全部实力。 2. 自习课上他很心猿意马一会听同学聊天,一会望着操上的点金砾玉旗语场,此时正想着弹弹吉他。 3. 在历史老师唾沫飞沫讲述当年革命史时他心里焦虑又西想东想,百折千回企图因心思没多用思维重点没尽全力,得分避免高感觉内心涣。 4、动画场景中精致的猫艾瑞斯神态溢佛一阵强之雾一般予被霍千颜眼前轻扇声,老驰神眩感如
 
 215   2025-01-20

事半功倍

解释:指费力小,收效大。形容花费的气力小就可以得到大的效果,说明方法得当。 典故: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意思是,一个射箭的人和制作铠甲的人相比,射箭的唯恐射不伤人,而制作铠甲的人唯恐挡不了箭,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技艺和方法。进而引出了“事半功倍”这个成语。 近义词:举一反三、以一敌百、一举两得、事半功倍更符合简洁的特点。 反义词: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劳而无功、得不偿失。 造句示范: 1. 她使用了事半功倍的高效学习方法,效果惊人。 2. 这个方案让我们事半功倍顺利完成了项目。 3. 这款新型机器设备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可谓事半功倍。 4. 他会利用早上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这样事半功倍。 5. 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效果显著。 总结:近义词和反义词方面举例如“一举两得”等显示出高效特点的词语与之相对应,而反义词则如“事倍功半”给出了低效的后果。这个成语强调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效率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更是常常被人引用在学业、工作甚至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个好的方法可以让成果短时效
 
 220   2025-01-19

夜长梦多

解释: 夜长梦多是指晚上时间长,容易做很多梦。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夜晚时间漫长,思绪纷繁,容易产生各种杂念或担忧。 典故: 唐代诗人杜甫在《秋兴八首》中写道:“露从今夜白,月适故乡心。竹翳香堪捣,宵长梦转深。”这里的“宵长梦转深”表达了夜晚漫长时梦境更加深沉复杂的意境,后来被人们概括为“夜长梦多”。 近义词: 夜深人静,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反义词: 一夜无梦,安然入睡,心无杂念 造句示范: 1. 自从得知儿子要出国留学后,李大妈夜长梦多,总担心他照顾不好自己。 2. 近期工作压力大,小张常常夜长梦多,梦里都是没完成的报表。 3. 这部悬疑小说写得太过精彩,看得我夜长梦多,脑中总在推演案情。 4. 自从参加了数学竞赛培训班,小明的思维特别活跃,总感觉夜长梦多。 5. 期末考前一周,李老师的夜长梦多,梦里全是学生在考场上做题的场景。 总结: "夜长梦多"这个成语生动地描绘了夜晚漫长时的复杂心理状态。它不仅指生理上的夜晚时间漫长,更体现了人们在安静时长考事物、平日的压力在睡梦中得到折射的心理现象。在生活中,我们要警惕过度焦虑导致的"夜长梦多",
 
 198   2025-01-19

黄粱一梦

解释:黄粱一梦是指一个人在梦中经历了繁华富贵,醒来后却发现一切都是虚幻的梦境,比喻富贵荣华如梦幻泡影,终将破灭。 典故:黄粱一梦出自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故事讲述了卢生在邯郸旅店中遇到了道士吕翁,吕翁给他一个枕头让他睡觉。卢生在梦中经历了娶美妻、中进士、封将相、享富贵等人生巅峰,然而醒后却发现旅店主人才刚刚开始煮黄粱饭,一切都是虚幻的梦境。 近义词:南柯一梦、浮生若梦、镜花水月 反义词:天长地久、永恒不灭、实实在在 造句示范: 1. 他以为自己一夜暴富,最终才发现那不过是黄粱一梦。 2. 黄粱一梦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分追求虚幻的荣华富贵。 3. 她的明星梦像黄粱一梦般短暂,苏醒后一切成空。 4. 因为沉迷赌博,他误以为自己已经拥有巨额财富,实际上不过是黄粱一梦。 5. 他立下豪言壮志,但经历挫折后只留下了一场黄粱一梦般的回忆。 总结:黄粱一梦不仅仅是文字中的意象,它深入渗透到中国古文化的意识流中,给人们展现了人类欲望终归于幻的本质特征。值得注意的深层观念在于,恒久的生活哲理警醒接受陈规陋习腐化而麻痹掉入生活和社交梦境幻念爱好的真实存焉。
 
 214   2025-01-19

翻江倒海

成语解释: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强大,能够改变事物的现状或局面。 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此后,人们用“翻江倒海”来形容项羽的强大攻势。 近义词:声势浩大、排山倒海、惊天动地、波澜壮阔、风起云涌 反义词: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无声无息、偃旗息鼓 造句示范: 1. 在这场战争中,项羽率领的楚军翻江倒海,所向披靡。 2. 他以翻江倒海的气势,赢得了这场辩论的胜利。 3. 这场运动翻江倒海,彻底改变了社会的面貌。 4. 他的新书一上市就引起了翻江倒海的反响。 5. 面对困难,他以翻江倒海的决心勇往直前。 总结:“翻江倒海”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力量或声势的强大,足以改变现状或局面。它不仅仅用于
 
 213   2025-01-19

成语解释:画龙点睛

典故:画龙点睛出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的一则故事。传说在梁代,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出眼睛。众人不解,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众人不信,坚持要他画上眼睛。结果,他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龙就破壁飞走了,剩下的两条未点睛的龙仍留在壁上。后来人们用“画龙点睛”比喻在关键地方加上一两笔,使整个内容更加生动传神或使事物更加完美。 近义词:点睛之笔、锦上添花 反义词: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造句示范: 1. 他的演讲已经精彩纷呈,而最后那段慷慨激昂的陈述更是画龙点睛,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2. 这位艺术家善于在画作的关键位置添上一笔,那便是画龙点睛之笔,整幅作品的意境便跃然纸上。 3. 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巧妙地引用了一句名人名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文章主旨更加鲜明。 4. 在这个广告中,男主角的微微一笑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使得整个广告的情感表达更加到位。 5. 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上的改动,但它就像是在关键时刻画龙点睛,让整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和谐美感。 总结:画龙点睛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关键或恰当的时机加入的一笔或一句话,
 
 230   2025-01-19

词语:锲而不舍

锲而不舍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荀子·劝学》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是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停止,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器。这个成语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 典故方面,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通过对比,强调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荀子认为,即使是腐朽的木头,如果仅仅刻了几下就放弃,也不会折断;而如果坚持不懈地雕刻,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能雕刻成器。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人坚韧不拔精神的重要体现。 近义词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坚定不移等。反义词则包括半途而废、浅尝辄止、虎头蛇尾等。 造句: 1. 在学习外语时,只有锲而不舍,才能最终掌握它。 2. 科学家们锲而不舍地研究,终于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 他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艺术家。 4. 面对困难,我们需要的不是退缩,而是锲而不舍的精神。 5. 这场比赛中,正是因为队员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我们才得以逆转胜局。 总结来说,锲而不舍强调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这种精神都是我们取得成
 
 203   2025-01-19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绘画传说。相传南朝梁代著名画家张僧繇在寺庙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却没有画上龙的眼睛。众人不解,问他为何不点睛。他回答:“怕点上眼睛后,龙会飞走。”人们不以为然,坚持要他画上眼睛。结果当他把两条龙的眼睛画上后,这两条龙便腾空而起,破壁飞去。这个故事比喻在关键时刻加上神来之笔,使整体更加生动、传神。 ### 典故出处 “画龙点睛”的典故最早见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后来,宋代的《宣和画谱》和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也有类似记载。这个故事不仅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经典符号,还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 ###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锦上添花、恰到好处、妙笔生辉 - 反义词:画蛇添足、过犹不及、弄巧成拙 ### 造句 1. **这篇演讲稿的文字已经很不错了,但最后加上一句名言,简直是画龙点睛,让整个演讲更加生动。** 2. **他在蛋糕上放了一颗草莓,真是画龙点睛,蛋糕看起来更有层次感了。** 3. **导演在电影结尾处安排了一场雨景,真是画龙点睛,使整部电影的情感升华了。** 4. **这幅画的细节处理得很
 
 203   2025-01-19

与虎谋皮

**简介:** “与虎谋皮”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字面意思是与老虎商量剥它自己的皮。这个成语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绝对办不到的事。也指与恶人商量,让其为某种目的自损其利,不会有任何结果。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在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争霸,晋国有一位大夫名叫中行秉,他提议与楚国和谈,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晋国的另一位大夫狐偃认为,楚国如同猛虎,与它和谈就如同与虎谋皮,不可能成功。后来晋国果然没有采纳中行秉的建议,而是选择了与楚国开战。 **近义词:** 1. 羊入虎口:比喻柔弱的东西落到了强横者手里,没有好的结果。 2. 虎口拔牙:比喻做极其危险或极其困难的事情。 3. 狼子野心: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4. 鸡对鸭讲:比喻双方言语不通或因见解不同而无法有效沟通。 5. 水火不容:比喻两者根本对立,不能相容。 **反义词:** 1. 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2. 一拍即合:比喻双方非常投合,意见一致。 3. 相得益彰:指两者互相配合、助益,使得各自的效果更好。 4. 和谐相处:指两者或多者之
 
 204   2025-01-19

成语“守望相助”

## 介绍与解释 “守望相助”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hǒu wàng xiāng zhù。它的字面意思是互相看守、互相帮助,形容邻里或团队之间的互助精神。这个成语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尤其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人们应该相互支持、共同应对。 ## 典故 “守望相助”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段话描述了古代农耕社会中,村民们共同耕作、相互帮助的情景。孟子通过这段话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相互扶持,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 近义词 1. **同舟共济**:比喻在困难时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2. **患难与共**:在患难中彼此支持,共同度过困难。 3. **齐心协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4. **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艰苦。 5. **扶危济困**:帮助处于危难中或贫困中的人。 ## 反义词 1. **各自为政**:各自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不相配合。 2. **勾心斗角**:明争暗斗,互相争夺利益。 3. **背信弃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4.
 
 213   2025-01-19

引人入胜

**成语解释:** “引人入胜”一般用来形容事物或作品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能够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这个成语多用于文艺作品,如小说、电影、风景等,用来表达内容的精彩与吸引人之处。最早出自南朝梁朝文学家萧统的《文选·序》,原指文章内容吸引人,后来适用范围逐渐扩大。 **典故:** 成语源于文学创作,后发展为描述事物的普遍特性。萧统在《文选·序》中提到:“夫为人作序,以作者之心意,告读者之意,使明知作者之分曜,知之又不烦读其文,弥然独得其意,如观异人焉。其文辨欲警人看,引而难脱也。”这里的“引而难脱”正是“引人入胜”的早期呈现。 **近义词:** 扣人心弦、动人心魄、回味无穷、目不转睛、身临其境 **反义词:** 索然无味、平淡无奇、枯燥乏味、味同嚼蜡、毫无新意 **造句示范:** 1. 这部小说情节紧凑,从一开始就十分引人入胜,令人欲罢不能。 2. 新上映的电影以惊人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情感故事,成功吸引了全场观众,真的是引人入胜。 3. 他讲解历史故事侃侃而谈,每一个细节都生动鲜活,让人感到十足的引人入胜。 4. 这里的山水如画,古朴的村庄美
 
 199   2025-01-19

炉火纯青

“炉火纯青”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炉火烧得极其旺盛,达到纯净的青色火焰,比喻技艺或造诣达到了极为成熟、完美的境界。这一成语源自古代炼钢工艺,青色的火焰温度极高,代表火焰已达到最佳状态,能够将金属冶炼得最为纯净。因此,“炉火纯青”常被用来形容人在某一领域技艺高超、造诣精深,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近义词包括“登峰造极”、“出神入化”、“出类拔萃”等,都强调某人或某事达到极高的水平。反义词则如“初窥门径”、“半生不熟”、“生涩稚嫩”,暗示技艺尚未熟练或造诣尚浅。成语背后还隐含古人对专注与精益求精的追求,强调只有通过长期积累与实践,才能达到至臻至善的境界。 **造句示例:** 1. 经过数十年的磨炼,他的书法技艺已炉火纯青,每一笔都透着大家风范。 2. 影片中演员的表演炉火纯青,仿佛他就是角色本身,令人叹为观止。 3. 这位音乐家的演奏技艺炉火纯青,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诉说一段故事。 4. 他在围棋领域的造诣早已炉火纯青,国内外鲜有敌手。 5. 这道菜肴的精髓全在厨师炉火纯青的烹饪技巧,令食客赞不绝口。 上下文的多样性与节奏感的结合,既表达了对技艺的极致
 
 213   2025-01-19

成语“卧薪尝胆”的解释与应用

“卧薪尝胆”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的精神。典故出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忍辱负重,回国后睡在柴草上,每天舔尝苦胆以提醒自己勿忘国仇,最终灭掉了吴国。近义词包括“发愤图强”、“励精图治”、“闻鸡起舞”等,反义词则有“得过且过”、“安于现状”、“随波逐流”等。 造句: 1. 他每天坚持早起学习,真有卧薪尝胆的毅力。 2. 为了完成这个项目,我们团队全体成员都拿出卧薪尝胆的精神,最终取得了成功。 3. 许多运动员在赛前的训练中,展现出了卧薪尝胆的品质。 4. 遭受重大挫折后,她决心卧薪尝胆,用十年时间重振公司。 5. 学生在高考前的复习过程中,应该发扬卧薪尝胆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 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个人的奋斗历程,也可以用在企业、团队等集体主题上。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194   2025-01-19

叶公好龙

**简介**: “叶公好龙”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用来形容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却并非真正喜欢,甚至害怕或拒绝它。这个成语出自西汉刘向的《新序·杂事五》,讲述了叶公非常喜欢龙,家中的墙壁、器具上都画满了龙,然而当真龙现身时,他却吓得逃跑的故事。 **解释与典故**: 故事讲述叶公一生以龙为装饰,自诩对龙情有独钟。但当一条真龙现身在他面前时,他却惊恐万状,不知所措。这个故事用来讽刺那些口头上热爱某事物,实际上却无法面对真正的困难或挑战的人。 **近义词**: 1. 言不由衷 2. 表里不一 3. 徒有其表 4. 装模作样 5. 虚有其表 **反义词**: 1. 名副其实 2. 真心实意 3. 表里如一 4. 脚踏实地 5. 坚定不移 **造句**: 1. 李经理表面上支持环保,但公司内部却从不采取任何实际行动,真是“叶公好龙”。 2. 她总是在朋友面前夸耀自己热爱运动,但却从未去过健身房,简直是个“叶公好龙”的例子。 3. 这个号称文学爱好者的人家里摆满了书,却从未翻开过一本,完全符合“叶公好龙”的形象。
 
 209   2025-01-18

"心旷神怡"

“心旷神怡”形容心情舒畅,精神愉悦。该成语语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其中写道:“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例句:** 1. 登上山顶,放眼望去,青山绿水一览无遗,顿时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2. 漫步在海边,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海风吹拂着面颊,令人心旷神怡。 3. 漫步在这座城市的花园里,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4. 经过了一上午的忙碌,午饭后听着轻音乐,让人心旷神怡,疲惫的身心得到了放松。 5. 听说今晚的音乐会很精彩,我提前买好票,对这场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盛宴充满期待。 “心旷神怡”的意境常与自然美景、艺术欣赏或轻松愉快的心情相关,表达了人们在大自然中或面对美好事物时内心的愉悦与舒畅。
 
 207   2025-01-18

Powered by HadSky 8.4.11

©2015 - 2025 动物运动会

您的IP:10.2.232.151,2025-07-24 07:10:51,Processed in 0.29219 second(s).

支持原创软件,抵制盗版,共创美好明天!
头像

用户名:

粉丝数:

签名:

资料 关注 好友 消息
/